乳突炎一般是指急慢性中耳炎反复感染不愈,炎症沿着中耳鼓窦感染到乳突腔,导致乳突腔的急慢性的炎症,一般表现为乳突部的疼痛、发热,耳朵流脓,听力下降,或者乳突部的皮肤红肿,有的甚至会形成脓肿的可能。
该病多见于儿童,一旦儿童身体素质较差,并且身体又感染了致病的病毒后,使中耳炎症继续发展,鼓窦入口被肿胀的黏膜堵塞,乳突内的脓液引流不畅,蓄积在乳突气房内,骨壁因受脓液压迫及自身炎性病变的影响。
乳突炎发病的原因
1、因机体抵抗能力弱,发病的毒力强或医治处理方式不正确,使中耳炎症再次发展,鼓窦通道被发胀的黏膜阻塞,乳突内的浓液引流方法不畅,蓄积量在乳突气屋内,气房黏膜坏死掉下来,骨壁因受浓液被压迫及本身炎占位性病变的影响,从而产生结合性乳突炎或乳突蓄脓。
2、若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流感链球菌造成的亚急性乳突炎,乳突骨壁多维持详细,气屋内填满粉红色分泌物,称渗出性乳突炎。
3、急性中耳炎虽获医治,但因为抗生素使用量不够或医治不完全,乳突炎占位性病变虽再次发展趋势,而全身及部分病症却不显著,以至不被发觉,称潜在性乳突炎。
乳突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耳科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急性细菌感染发炎导致的,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临床症状,有一部分患者能够自己康复,但是在康复过程当中,建议还是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也有一部分患者病情程度比较重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的,比如出现了乳突区域的红肿、疼痛、脓肿,需要及时治疗。
应早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注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为尽快控制病情,开始时即用青霉素及链霉素联合注射,同时取耳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再换用敏感性药物。凡鼓膜穿孔小,排脓不畅或鼓膜未穿孔,应行鼓膜切开术,以利引流。如耳后已经形成脓肿,可切开排脓。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切开术。
在治疗期间,除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外,患者还可以尽量的度锻炼身体,这样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素质,而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可以可以尽量多摄取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病症恢复。同时还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方面过度紧张和生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