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耳后脓肿 > 病情判断 > Z鼻咽癌 >
Z鼻咽癌

为鼻咽部黏膜上皮发生的癌肿,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我国以广东省发病率为高,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烟尘或吸烟中的致癌物质;含亚硝胺类的饮食;地区环境与微量元素;家族与遗传因素;且与EB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

鼻咽癌常见于鼻咽腔的顶壁,其次为侧壁,前壁和底壁极少。鼻咽癌组织结构复杂,其分型主要包括:①鳞状细胞癌;②腺癌;③泡状细胞癌;④未分化癌。鼻咽癌按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上行型(脑神经侵犯型)常破坏颅底骨,有第Ⅲ~Ⅵ前组脑神经受累征象,但颈淋巴结转移较少见。下行型(颈部肿块型)常见颈淋巴结肿大,一般无颅底骨破坏,可有第Ⅸ~Ⅻ后组脑神经受损症状。混合型可兼有上行型和下行型症状。

回缩性血涕,鼻塞,颈部淋巴结肿是最常见症状。还可以有听力下降,耳鸣,头痛等相关症状。

1.X线表现鼻咽部侧位及颏顶位像可见鼻咽腔顶、后壁、侧壁软组织增厚或不规则软

组织肿块,表现凹凸不平,鼻咽部气道狭窄或变形。颅底骨侵犯可在破裂孔、卵圆孔、棘孔、蝶窦、岩骨尖及蝶骨大翼等处。多为溶骨性破坏少数为骨质硬化改变。其他如有阻塞咽鼓管口可致中耳乳突炎改变,若肿瘤循咽鼓管播散可破坏中耳及外耳道。肿瘤可侵犯鼻窦并发鼻窦炎,多见于上颌窦。

2.CT表现CT检查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病变范围、肿瘤的发展方向、肿瘤的分期有重要价值。鼻咽癌CT平扫呈等密度,一般无囊变或钙化。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在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呈轻度强化。由于鼻咽癌易发于顶壁和顶后壁,黏膜下型早期CT横断扫描很难发现,而冠状面扫描有助于诊断。可表现为鼻咽侧壁平坦、僵直、咽隐窝消失,左右两侧轮廓不对称。肿瘤向深部浸润,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隆凸软骨结构消失,咽旁间隙外移变窄,更甚者可使咽旁间隙闭塞。肿瘤向咽后壁可浸润头长肌,但不侵犯颈椎。向前可侵犯翼外肌、翼内肌和翼板,破坏上颌窦后壁及内壁可进入上颌窦内,由眶下裂可进入眼眶。亦可侵入后组筛房和蝶窦,经破裂孔沿颈内动脉管可侵入颅内海绵窦,使前组脑神经受损。向下常直接咽部蔓延,使口咽部软组织增厚。鼻咽癌颅底骨的侵犯可为单纯性骨破坏、骨质硬化或两者兼有。以骨质破坏者多见,呈虫蚀样融解破坏,边缘不整齐,模糊不清。而骨质硬化者,CT扫描表现为枕骨斜坡普遍密度增高,骨皮质与骨松质不能区分。鼻咽癌常伴有淋巴结转移,可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TNM分期为

T0:原发肿瘤部分不明显

T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包括深部浸润。

T2:肿瘤已侵及咽旁间隙,但仅限于咽旁间隙。

T3:肿瘤已侵及咽旁间隙,有前组脑神经侵犯,伴颅底骨破坏。

T4:肿瘤已侵及蝶窦,有后组脑神经侵犯

鼻咽癌的临床分期

I期:T1N0M0

II期:T2N0M0

III期:T1NI0;T2N1M0;T3N0或N1M0

IV期:T4N0或N1M0;任何T,N2M0;任何T,任何N,M1

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3cm

N2:同侧单个淋巴结转3cm,≤6cm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6cm

双侧、对侧淋巴结转移≤6cm。

N3:淋巴结转移6c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往期16大精彩回顾

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wyh.com/bqpd/9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