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修复术作为一项微创技术,凭借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应用至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但是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和随访时间的延长,其并发症越来越受到血管外科医师的重视,如内漏、支架移位、感染等,若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德国当地时间年1月24日,医院血管外科的焦洋教授在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大会(LINC)上通过1例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合并腹膜后脓肿的病例治疗对EVAR术后感染的处理作了精彩的分享。
病例分析(男性,54岁)
主诉:腹部疼痛、发热4月余(最高温度超过39℃),伴随间歇性寒战。
血液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
既往史:10月前曾行腔内修复术(EVAR术),高血压史、抽烟史(目前已戒烟)。
强化CT:近左肾侧出现新的主动脉瘤(Ⅰ型内漏导致),并出现腹膜后脓肿。
手术策略:拟行EVAR开窗支架技术+腹膜后脓肿清除开放手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真空辅助闭合)。术前14天行Meropenem(MEPM)抗生素治疗(敏感的抗生素),营养支持,炎症标志物和体温下降。
术后结果:术后持续Meropenem(MEPM)抗生素治疗和营养支持。术后4周,炎症标志物变为阴性,伤口愈合良好。造影显示由Ⅰ型内漏引起的瘤体消失,且无Ⅰ、Ⅱ型内漏的发生;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血流通畅,无残余脓肿。
总结
对于EVAR术后内漏、移植物大面积感染的患者可通过腔内技术重新植入支架的方式重建主动脉的治疗方式来改善内漏情况,并及时清除感染的坏死组织。在特定情况下,当感染得到控制时,腔内技术是一个合理的选择。真空辅助封闭(VAC)治疗有利于组织感染的治愈,取得较好的疗效。
拓展阅读
据文献报道,EVAR术后支架区域感染的发生率约为0.5~3.4%,其中15~40%的患者在术后死亡。支架感染最常发生的时间为术后1~3年,约67%的支架感染出现在EVAR术后3个月内。早期感染往往是由于术中支架污染,后期感染则多源于其他部位感染(如阑尾炎、肾盂肾炎、继发性腹主动脉瘤肠瘘)。虽然EVAR手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与支架本身及输送系统有关的污染,但是仍然有报道指出介入操作间进行的EVAR手术、支架系统的无菌程度低于传统手术室。
腹主动脉瘤开放或腔内术后移植物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腰背部疼痛(50%)、消化道出血(33%)、寒战等。对于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的患者治疗,在术前应先进行抗感染治疗,有明确的致病菌的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未能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则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直至发热消失,连续3次血培养阴性,白细胞下降到正常范围,才能进行后续的手术治疗。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