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说明书那些事痈疽瘿瘤瘰疬,

药品说明书是临床治疗用药的指导性文件,医师、药师以及患者通过说明书获取药品相关信息。

中成药说明书的功能主治项,个别术语略显晦涩,让我们了解一下。

痈疽

西黄丸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热毒壅结所致的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

西黄胶囊

解毒散结,消肿止痛。用于毒瘀互结,痈疽疮疡,阴疽肿痛,多发性脓肿,淋巴结炎,寒性脓疡属上述症候者。

中成药西黄丸、西黄胶囊出自中医方剂西黄丸。西黄丸又名犀黄丸,首载于清代医家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组成。主治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等。本丸以正实而体不虚为宜,近代用于淋巴结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多发性囊肿,骨髓炎等见舌红,脉滑数者。但溃后脓水淋漓,气血已虚者,则非其所宜。本方不宜改为汤剂,对孕妇禁用,小儿、体虚者慎用。[1]

《灵枢?痈疽》指出,痈疽乃寒邪直中经络,经络不通,血液凝滞而化热成毒腐肉,是一切疮疡的统称。《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粱之变,足生大丁……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2]《外科精要》云,“痈者,壅也。疽者,沮也。如是但阴阳不平,有所壅节,皆成痈疽。”又云:“夫痈疽之热,多因于气,或云因于热。以仆之管见,亦是因于气,因于热,然多因食物积毒而得之。”[3]《医宗金鉴》指出,痈疽原是火毒生。

上述摘录文献没有区别痈疽,然而很多医家根据各自师承和经验,将某些疾病冠以疽名,且辨疽症之阴阳。结合西黄丸的组成及功效,说明书提到的痈疽我们不必分开理解。简单说,痈疽,是一种毒疮,这种毒疮的病因,从外因来看,寒邪直中经络或火热郁久生毒;内因或为气滞血瘀生热,或为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热火毒内生等。

瘿瘤瘰疬

小金胶囊

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用于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瘿瘤,瘰疬,乳岩,乳癖。

夏枯草颗粒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

中成药小金胶囊出自中医方剂小金丹,小金丹首载于清代医家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白胶香、地龙、当归、没药、草乌、五灵脂、乳香、香墨、木鳖子、麝香组成,有消肿拔毒的功效,用于流注、痰核、瘰疬、乳癌、横痃、无名肿毒及阴疽初起等。阴疽是一类病情缓慢的阴性疮疡疾病的总称,常伴有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无热少痛等临床特性。小金丹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之一,对正气尚存而邪气盛的阴疽功效显著。

瘿是患于颈部的一类肿块性疾患,以瘿络之状而得名。即颈部绕喉而生的肿物,古人统称为“瘿瘤”。[4]《医宗金鉴》载“瘿有五种:肉色不变者,为肉瘿;其筋脉现露者,名筋瘿;若赤脉交络者,名血瘿;随喜怒消长者,名气瘿;坚硬推之不移者,名石瘿。”临床常见为气瘿与肉瘿。气瘿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肉瘿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两种瘿瘤多因情志郁结所致。

《外科秘著授要》中提到:“瘰疬,生于颈项,或在耳后连及颐颌,悉属三焦、胆腑二经之脉络,惟此二经血少气多。”[5]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项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初期结核如豆,皮色不变,多属气滞痰凝证。中期进入脓肿期,皮色转暗红,热盛肉腐。后期为破溃期,溃后脓水清稀,经久难愈。

不论是痈疽、瘿瘤还是瘰疬,我们都希望避而远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参考文献

1]赵尚华.中医外科类聚方[M].北京:学苑出版社,:81-82.

[2]佚名.黄帝内经[M].蒋重母,邓海霞注.长沙:岳麓书社,:16.

[3](宋)陈自明.外科精要[M].顾漫校注本.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7,21.

[4]赵尚华.中医外科心得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

[5](清)程让光.外科秘著授要[M].王丽,校注本.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4.

文字|辛夷

排版|辛夷

审核|大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wyh.com/jbwh/11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