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发热的病人,患者林先生腰痛伴腹泻,体温最高达40.6℃。
可全身检查后并未发现明确的感染源,还出现了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感染性休克的指征。
经过急诊科、耳鼻喉科、消化科多学科会诊,终于“揪”出了罪魁祸首——一块猪排骨。
1.5厘米排骨卡在食道口原来,林先生一天前被一块猪排骨骨头卡住过,咳嗽了几声,只觉得喉咙有点疼,也没当回事,不放心的他还喝了几口醋,咽了几大口饭。
林先生随后从急诊科转至耳鼻喉科,但电子喉镜并未看到明显的异物卡顿,只看到大量的脓痰。
最终通过食道CT检查发现了食道上端异物,确实是一块骨头卡住了。
图片源自网络
消化内科对林先生进行了食道异物取出术,在食道入口处看到一块长约1.5厘米的猪骨头卡住管壁两端,医生随即用异物钳将异物成功取出,林先生转危为安。
食道异物风险大“食道异物是指在食道内因难以排出而滞留的各类物体,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症,医院每年都会接诊多例。”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益光表示,通常以儿童和老人多见。儿童中常见为电池、硬币、玩具、别针等,成人多为家禽骨、鱼刺、坚果核、假牙等。
为什么会发生食道异物?
张益光医师解释,食道有四个狭窄处,如果异物不小心吞咽进食道,一般会嵌在食道狭窄处,其中最容易卡在第一狭窄即食道入口处。
若不及时取出或者强行咽下延误治疗可引起食道周围炎、纵隔炎和脓肿、食道瘘,甚至穿破大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
儿童常因为好奇贪玩,甚至进食时嬉戏或哭闹而将异物误咽,再加上吞咽功能不健全,增加了食道异物的危险性。
成年人大部分则因为饮食太过着急或进食时走神,使鱼刺鸡骨等被误咽入食道。
还有的是因为食道本身存在管腔狭窄、痉挛等疾病而造成误咽,甚至有些人因为假牙过松脱落误吞而进入食道。
所以,吃东西细嚼慢咽很重要。
遇到食道异物这么办“喝醋、吃馒头、饭团以及拍背的方式不可取!”
急诊科医生黄彬炜提醒,大口吞饭、吞馒头,有可能把异物压得更深,甚至造成更多的创伤和感染,或者将异物引入消化道,开始“冒险旅程”。
喝醋是流传最广的“土办法”了,但是喝下的醋只在咽喉处短暂停留,跟鱼刺等异物接触时间极短,软化的效果十分有限。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是比较细小的刺,可以试着用力咳嗽几声,看看是否会被气流带出。没有成功咳出来的,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诊,让医生借助喉镜取出鱼刺。此时取出痛苦小,风险低。
如果是误吞了比较大或尖锐的异物,且出现腹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