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民俗贯耳
女人要戴耳坠、耳环,才显得秀气、漂亮。事先就得在耳垂穿孔,这就是“贯耳”。
古时贯耳用“人工”,有剧痛且易感染化脓。有的女孩子四五岁就开始贯耳,最迟在成亲之前,因为结婚时新娘不戴耳环,会让人笑话说“不男不女”。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贯耳的最佳时间,民间有“二月二,贯蚵仔耳”的习俗。
传统的贯耳要在井边进行。由老妇女把女孩子引到井栏上,把盐粒放在耳垂两边,对着“耳珠”的穴位搓揉,等盐从毛孔渗入,觉得又麻又痒时,一手拿着事先切好的生地瓜片和姜片在耳朵前后顶着,一手拿着穿了线的针从耳珠部位往里钻过去,用剪刀把线剪断,然后再穿另一只耳朵。贯完耳之后,将针扔进井里,让女孩吃一块肉,事情就算办完了。
贯完耳之后,如果有耳坠耳环,可以马上戴上;如果没有,那线就得留着,以免孔眼长满封闭。要是感染红肿发炎,可用小孩的尿沾着敷,能止痛消炎,避免溃烂化脓。等伤口结痂脱掉后,可把线拉出,插入一小段的稻草细梗,稻草梗要经常转动,使孔眼更圆,日后戴耳坠耳环更好看。
翔安文化馆原创出品,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