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瘘管如何护理

耳朵旁长出了一个小口,却被称为是聪明孔,是聪明的象征。

但这个“聪明孔”却会时不时的分泌出一些白色的物体,孩子的奶奶随手一挤,不料却让孩子的“聪明孔”的情况更严重,最后还导致病发感染

其实耳朵旁边长出来的这个小孔,并非是老人口中所说的聪明孔,而是一种先天性的耳前瘘管。很多家长应该都不曾了解,那么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耳前瘘管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先天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发病率约为1.2%,可一侧或双侧发病,瘘管开口很小,多位于耳轮脚前部,或位于耳轮脚基部、耳前部。

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单纯型一般无症状;感染型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会反复感染,宜行手术切除;分泌型按压时可有少许稀薄黏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瘘口溢出,局部瘙痒不适。

耳前瘘管在没有发生感染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症状,而一旦发生感染,就会有白色、微臭的分泌物自瘘管端口分泌出,并且会有局部瘙痒的状况,一旦处理不好还会发生更严重的感染问题。

二,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当父母有一方是患者时,每次怀孕宝贝都有50%的概率患病。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六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导致的。耳前瘘管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部畸形。也有少数患者同时伴有腭裂,副耳廓、耳廓发育不全,遗传性耳聋等先天性畸形。

三,先天性耳前瘘管怎么诊断?

当宝贝出生后,若发现耳轮脚前有一瘘管开口则可做出初步诊断。平时或挤压时有少量白色黏稠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从管口溢出即可确诊。

四,先天性耳前瘘管3大临床症状

1.先天性耳前瘘管口多位于耳轮角前,另一端为盲管,深浅、长短不一,可呈分支状,常深入耳廓软骨内。瘘管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管腔壁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2.先天性耳前瘘管轻的一般仅在耳前有一凹痕;重者瘘管可有广泛的分支,形成多个盲管甚至可以绕到耳后而造成耳后感染。

3.有些患者平时无症状,挤压时有少量白色黏稠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从管口溢出。继发感染时则局部红肿、疼痛或化脓。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破溃后可形成脓瘘或瘢痕。

五、患有耳前瘘管要怎么护理?

耳前瘘管在没有感染之前,其实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家长们可以不用太过在意。但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一些格外的护理,比如要保持瘘管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发生感染的风险。

如果端口有白色分泌物,切记不要用手随意去抠弄,更不要去挤压里面的分泌物,这样会很容易引起瘘管感染。

如果耳前瘘管已经出现了感染的症状,比如红肿、发炎、溢脓等等的感染问题,,并且进行排脓的处理。

除了日常的用药治疗以外,家长们在孩子饮食上也需要注意,应当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上火的食物,可以多吃瘦肉或鲜蛋、蔬菜,而禁止吃海鲜鱼虾一类的易过敏食物。

还在为耳瘘管问题困扰吗想要保守解决耳瘘管问题,对耳瘘管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wyh.com/jtzz/11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