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濮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张敬方教授来我

小王有一个2岁大的儿子龙龙,因为孩子眼睛大,脸蛋又肥嘟嘟的,每次带他出门,总有很多路人过来逗弄。她带儿子到公园玩,意外碰到自己的大学同学,快要分别时,同学一边夸龙龙很“萌”,一边忍不住“吧唧”亲了三下。

当天晚上,孩子开始发烧,小王以为孩子是受凉了,就给龙龙喂了感冒药。奇怪的是等到第二天,小王发现孩子的高烧不仅没退,脸部还出现了僵硬扭曲的迹象,吓坏了的小医院就诊。经过抽血检查,医院的儿科医生诊断出龙龙是EB病毒感染,俗称“亲吻病”。辛亏小王发现及时、及时送医,龙龙经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已经好转。

重点科普:什么是亲吻病?

亲吻病,又称EB病毒感染,像父母亲吻孩子、口对口喂食等都会发生感染。该病以3~5岁儿童最容易感染,潜伏期在1~2周。

患上亲吻病后,约半数孩子会出现发烧、嗓子疼痛、耳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有些孩子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亲吻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为高发期,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面部危险三角区,确实亲不得!

医生指出,新生儿的特殊生理情况决定了,一些细菌对于成人来说不会致病,但却容易让新生儿引起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为何称其为危险区域呢?这个部位血管丰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扩展到这里。而最严重的是这个地方有不少血管通向脑子,它们一旦损伤或感染,可以把细菌及其毒素传到脑子,发生脑膜炎或脑脓肿。

喂饭也能“喂出”亲吻病?

前一段时间,发生一起典型的亲吻病病例,作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亲吻病在合肥同样存在。两岁男孩泰林患病主要诱因和喂养不当有关。

两岁男孩泰林因牙齿未长齐的缘故,平时都是由奶奶把饭嚼碎了喂给孩子吃的,奶奶私下解释说:“担心孩子营养不均衡,肉、鱼之类的孩子没办法自己吃,所以才想了这个法子。现在想来真是后悔!”

儿保科主任严成明医师提醒家长:“成年人口腔中有几百种细菌,不乏EB病毒。孩子免疫力低,极容易受其感染,特别是3~5岁孩子。”

亲吻有风险,五类人群需谨慎!

看到可爱的小宝宝,许多人会忍不住亲一口。这种表示热情的小举动,可能会使宝宝得上“亲吻病”。特别是以下5类人群,当你的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时,为了宝宝的健康,请你和宝贝保持“安全距离”哦!

1。爱化妆的人

爱美的妈妈们,总免不了浓妆淡抹。而化妆品不少都含有铅、汞或其他化学物质,如果妈妈不卸妆就亲吻宝宝,或让宝宝亲吻妈妈,这些有害物质就会进入宝宝体内,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慢性铅中毒等病症。美国就曾报道过婴儿因与母亲脸贴脸,宝宝误舔食了母亲脸上的粉

  









































甲氧补骨脂素
金霉素软膏消脂肪粒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wyh.com/jtzz/6499.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