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声音一位25岁医生的抗疫60天

记者:万笑笑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黄子实,武汉黄陂人,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医生。再过两个月,就是他25周岁的生日。

暴发于武汉、蔓延至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医务人员奔赴抗疫前线。而距离武汉市区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的黄陂区,自然更是抗疫“火线”。从年1月19日返岗至今,黄子实和同事们一起,一直坚守岗位。

此次疫情,对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黄子实来说,是一次身体承受度和心理底线的考验。这60天来,他目睹了很多人间悲剧,也见证了很多人间温情。他说,“医生就是痛并感动着,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我更加热爱这个职业”。

黄子实和同事们

坚守:抬过患者的遗体

黄陂区近万人口,是武汉市版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医院是当地医院,在平时就是很多老百姓的就医首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原定于1月17日要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在1月15号取消了。紧接着,从1月18日开始,医院严阵以待。没有动员大会,也没有宣誓仪式,家园保卫战就这样突然开始了。黄子实告诉《健康县域传媒》记者,这些日子,为了落实应收尽收政策,医院紧急周转床位,将原内科大楼整体设置为隔离楼,收治发热及确诊患者,减轻黄陂地区肺炎患者的收治难题。“医院还组建了一个由放射科、呼吸科、感染科及重症医学科专家参与的会诊群,出现怀疑肺部感染的病例,均可发到会诊群,得到快速高效的回复。”医院的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实行一体化管理,十名医生承担着两个科室的责任。确诊患者中,有不少是合并有多种疾病的新型肺炎患者。为了解决急诊危重肺炎患者收治问题,更为了降低死亡率,医院领导决定危重症患者集中管理。黄子实所在的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义不容辞地冲在了前面。黄子实被分在了急救小组,专门在院内进行紧急抢救。气管插管,是刚工作不久的他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这是个专业操作,就是从嘴里插一根小拇指大小的管子到气管里,让肺直接和外面大气相通。动作要快,因为需要插管的患者,都是极度缺氧的。”黄子实说,这些天,他经历了很多工作以来的第一次: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穿着防护服做气管插管、第一次穿着防护服做心肺复苏、第一次抬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穿着防护服做心肺复苏是什么感觉?黄子实的体会是,都快透不过气来了,“脱防护服的时候里面全是水,秋衣全贴在了身上”。有的时候,需要医生帮忙把去世患者的遗体处理一下然后抬到殡仪馆的车上。“遗体会有分泌物,需要消毒,用酒精棉或者消毒棉堵塞七孔,然后装到裹尸袋。”黄子实说,他第一次弄的时候还是有点害怕的,“但是罗主任带头做,我们就跟着做。”罗勇(左一)和同事们在帮助患者做检查黄子实所说的罗主任,就是急诊内科兼重症医学科主任罗勇。他和他的团队每年成功救治近千名急危重症病人,医院流传着一句话——“要救活,找老罗”。医院工作很忙,又担心传染给家人,罗勇与今年参加高考的女儿已经很多天没见面了。黄子实提到同科室医生的黄行,由于长时间戴口罩,导致耳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脓肿,后来经过手术把脓肿处理了,半边脸都肿起来了,然后就每天包着半边脸上班。黄行已经30多天没回过家了,医院对面的小区。他家的宝贝9个月大,想孩子了,就让家人录段孩子的视频发给他。黄行“科室比平时更忙了,很多同事都住在了科里。医生一部分住在科内的值班室,医院安排的医护休息病房。护士都在休息病房睡。换洗的衣服只能自己在这边浸泡消毒,然后拿回家让家人洗,把干净的衣服拿过来。”黄子实说,这些日子,同事之间的朝夕相处,让团队的凝聚力更强了。“科里有几个外地的同事,原本春节能有探亲假的,因为疫情的原因也没有回家。大年三十,回不了家的我们一起吃了团圆饭。”温暖与无奈:“我想留住你,但我无能为力”除了同事之间的守望相助,让黄子实印象深刻的还有各种际遇的患者,“既有人间真情,也有人间悲剧。”让黄子实印象最深的就是,2月28日那天中午转运的婆婆。那天我们转运了医院。婆婆的呼吸不是很好,我们带着呼吸机转运的。去之前,婆婆拉着我的衣服哭,说想回去看孙子。我当时听了挺难受的,因为按照我们的预测,婆婆痊愈的可能性很低。一路上婆婆有点焦虑,我骗她说是送她回家。现在想想,觉得挺对不起她的。普通病人转运还算好,像婆婆那种危重症患者转运,路上的风险超级高。医院出发的时候,婆婆突然没意识了,赶紧给她用简易呼吸器辅助了一下,后来她慢慢地缓过来了。如果还不行,当时我都准备气管插管了。目前从全国病例来看,气管插管的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不高。所以对于婆婆的救治,我也是尽可能的不插管。一路上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辅助她呼吸,一直把她送到金银潭的病房。我把她转床的时候,她还蛮激动的,医院,医院离家近,让她好好配合治疗,好了就可以回家看孙子。除了这位婆婆,还有一个女患者,清醒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她的爱人怎样了。“这可能是医生的职业特点,比别的职业见识到更多的人情冷暖。这些日子,我们全部取消休假,坚守岗位,一如既往的为患者着想,期间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关心,也接到了患者家属的投诉(后来的调查结果证明,医生无过)。”黄子实说,虽然已经尽全力挽救每一位患者,但有时也感到无能为力。除了医疗救助外,对患者的生活照料也是经常的事情。因为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需要护理垫、奶粉米粉等物资,家属没法送过来,医院里的超市又卖空了,于是有了黄子实的第一次坐警车外出采办物资。“因为现在所有人都不允许随便出门,医护人员没有社区证明也是进不了超市的。我们上午就去求助。警察说可以把我们带过去,然后我们就把要用的东西都写下来,派我和护士长去买。”黄子实说,警察托他们帮忙买咸菜,看样子是靠咸菜白饭过日子。?痛并快乐着:我仍然热爱黄子实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级临床医学专业。一毕业就在医院。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黄子实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了生死。“我第一次在急诊值班,就有一位猝死的患者,医院时就已经去世了。那天晚上我一直开着灯,手机里放着金刚经。后来就不害怕了,因为我觉得我是在救人,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以后,他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疫情期间,很多爱医院捐赠了物资,黄子实分到了一件男款羽绒服,他舍不得穿,想带回家给爸爸穿。“现在都春天了,也穿不了羽绒服了。等解封了,真要赶紧回趟家。”黄子实说,5月30日是他的生日,他希望在生日之前,疫情能结束,能和家人团聚。“每年生日都是和爸妈一起过。去年生日,正好科室一起聚餐,罗主任给我买了蛋糕,全科室一起吃,印象很深刻。今年我的生日愿望是,希望经历此次疫情活下来的人,以后都好好活着。”黄子实坦言,现在的他每天都会写一段文字,记录每天的生活,以后能回头看看这段不寻常的经历。记者手记:认识黄子实,是在年10月我们主办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南赛区擂台赛上,他以参赛选手的身份上台演讲。阳光帅气,感情充沛,让他的演讲充满感染力。不成想,三个月后的年1月,他的家乡武汉,成为新冠肺炎的疫情风暴中心。他供职的医院,以及全院职工正经历着新冠肺炎生死劫。从1月19日到现在,黄子实已经60天没有回过家了。全国援鄂的医务人员完成任务后,还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家。而黄子实和他的同事们,退无可退,只能拼尽全力保卫着他们的家。史铁生说,生病了才知道不生病的日子有多么安详。黄子实告诉我,经历这次疫情,以后会更加珍惜生命和亲情。“以前一周甚至半个月才会给家里打个电话,现在每天都会和爸妈视频,报平安。以前觉得零食很好吃,现在只想多吃点饭。”疫情结束以后,他第一最想买的就是肉类食品。“现在天天吃盒饭,虽然已经习惯了,但吃肉总不能尽兴。等疫情结束后,一定买肉解馋。”这60天来,他每天都会跟父母视频通话。每次通话,父母都叮嘱他要注意防护。他调侃说,这些天虽然没有吃过爸妈做的饭,但体重不降反增,只是原先健身出来的肌肉都变成肥肉了。再配上一直没剪的头发,有点像机器猫,都不帅气了。摘下口罩的黄子实采访黄子实的过程中,我也潜移默化学会了几句武汉方言。比如,管爷爷做“爹爹”,管奶奶为“婆婆”。黄子实说,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谈恋爱,到现在还没找女朋友。小伙子,祝福你,愿你以后的爱情和生活像蜜一样甜。The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wyh.com/yfzl/10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