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散记44学用麻黄及麻黄剂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m.39.net/pf/bdfyy/zjft/
我在上一篇散记中论说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人以四君子汤命名此方,是因其中四味药性平和,“不燥不峻”,可比谦谦君子。简言之,安全性好,进入人体一般不会有强烈不适。麻黄则与此不同,个性鲜明,有如猛将、烈马,用之不当会出现不适或造成伤害。但麻黄又是一味至关重要的中药,在许多病症治疗中功效卓著,无可替代。今天就试说一说这员猛将:效用一发汗麻黄发汗作用强烈,对于感冒或一些感染性疾病初期,身体发冷怕风,皮肤干燥出不来汗,头痛、肌肉酸痛,及时用甘草麻黄汤(麻黄、甘草各5克,水煎服),药后盖被捂汗,往往可以随着全身汗出,身体轻松,症状缓解。——这里的重点是:见到怕风冷、无汗,才可以这样用药。有些患者不会描述无汗或肌肉酸痛,他们可能描述痒(比如过敏性鼻炎,鼻子眼睛很痒,频频打喷嚏,大量清鼻涕;再比如荨麻疹,一受风冷就发风团,瘙痒明显;还有些娃娃特应性皮炎,热起来只有头部出汗,而其他部分皮肤干燥很难出汗,因瘙痒抓挠遍身伤痕),这类状况,用上以麻黄为主配方的中药(以下简称“麻黄剂”),比如越婢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等,有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案1.荨麻疹本月中旬接诊一女士,因“荨麻疹、湿疹”来诊,眼眶及耳朵周围皮肤红肿,生细小水疱,瘙痒明显,已3月。服过“强的松”及“抗过敏药”多日,尚未控制。有荨麻疹病史10余年,每饥饿、受风冷易发。体型中等,面白,唇周、前胸散见暗红丘疹、脓疱,舌淡红,苔薄白滑,脉细。询知平时较少出汗,每运动后仅头部微微出汗,进食辛辣易腹泻。拟从宣通腠理,发汗除湿入手,先予桂枝二越婢一汤加苍术(桂枝12克,赤芍12克,麻黄6克,生石膏15克,苍术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10克,水煎服,日1剂。不料女士返回当日复发荨麻疹,初起于颈部、手腕,服上方不缓解,且范围不断增大,夜间身痒难以入睡。第三日,风团延至全身、面部,呈大片状分布,伴有咽部异物感,腹泻1次。询及女士此刻怕风冷,遇冷即发风团,口淡不渴,虽捂被也很难出汗。此应加强发汗,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15克,1剂。嘱煎成后趁热一次服完药液,并嘱其服药后再喝一碗热粥,捂被发汗。其后女士反馈:当晚“喝了药吃了粥,捂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汗,疹子(风团)全消了”,“夜间没有反复,睡得安稳,出汗多”。其后为女士改用小发汗法继续宣通腠理,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12克,白芍12克,麻黄6克,甘草6克,杏仁6克,生姜5片,大枣15克,水煎服,日1剂),嘱其仍药后饮粥覆被、微微发汗),续服共10剂,女士风团未再发作,头部湿疹也已顺利消退,日常活动周身已能顺利出汗。效用二宣肺平喘在传统的止咳平喘的方药中,也常看到麻黄的身影。比如肺炎急性期,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汗出不畅,体质结实,这种病例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有助于及早退热,缓解咳嗽、气急,缩短病程。再比如哮喘急性发作,对于咳嗽气急、或有哮鸣音,体质结实的病例,用以麻黄为主药的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汤(或加石膏)、射干麻黄汤,很多病例也可以缓解症状。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人,受寒后出现急性发作,也有使用麻黄汤一类方药的机会。案2.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年初我曾接治某老伯,80岁,多年吸烟,咳嗽咯痰迁延40多年。平素痰黄粘稠,近年来出现活动后气喘,多次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此次受寒后气喘加重,伴有快速型心房纤颤就诊。症见:体瘦但较结实有力,声音沙哑,气喘,稍活动尤明显,间有咳嗽咯痰,痰黄粘难咯出,全身发冷明显,皮肤干涩,无明显汗出,后枕部紧痛,夜间四肢抽搐作痛,手足冷,口干口苦,纳眠差,小便频涩不利,大便如常,舌暗,苔白厚腻,脉浮紧较有力,至数不齐。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患者虽然高龄、病久,有身体虚弱的一面。但此次气喘突然加重,伴有头项强痛,恶寒无汗,有明显的“表寒证”,应当先解除表证,再进一步调理。《伤寒论》记述的“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老人的情况是很相类的。老人虽瘦,但肌肉较结实、脉搏尚有力,我判断他大概可以耐受麻黄汤发汗的。先以发汗解表,散寒宣肺,处麻黄汤原方:麻黄9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打碎),甘草6克,水煎,1剂,温服。老伯当日服药后,夜间周身微微汗出,恶寒、头痛消退,四肢搐痛亦消。次日复诊,见老伯精神改善,气喘减轻,活动后仍有气喘,咳嗽,少许咯痰,痰黄质粘难咯出,手足冷,少许口干口苦,纳眠可,小便亦较通畅,舌暗,苔白厚,脉细滑,两关尺弱,偶见至数不齐。复查心电图已转复窦性心律。其后续用桂附理中汤、八味肾气丸等方药调治,老伯病情顺利缓解。效用三通窍鼻:鼻塞明显,一听声音就属重感冒那种,分泌物不多,或鼻涕清稀,用麻黄甘草汤一类方药多可缓解。耳、目、咽喉:对于感冒后听力下降、耳中堵闷,暴哑或咽部堵闷,体质结实,没有热象者,适合用麻黄甘草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一类方药;对于急性结膜炎,眼干、痒、痛、结膜充血,体质结实者,用越婢汤也效果不错。案3眼睛干痒曾治一年轻女同事,苦两眼干痒数日,影响视力,体质较结实,余无其他不适,教其服越婢汤,当日服药即缓解。以药廉效著,印象深刻。按:此类病例,如狃于滋补肝肾等法治,恐难解决。汗窍:除了发汗,麻黄剂还可以改善皮肤的影响状态,促进慢性皮肤疾病的恢复,适合体质结实、皮肤干裂、局部很少出汗的情况使用。我曾用小青龙汤治疗一女士肺寒咳嗽,意外收获是服药后手臂上的牛皮癣也好了。脑:对于受寒后中风、脑缺血,意识模糊的病例;还有长期在空调房工作的人群表现出易疲劳、头痛,用含有麻黄的方药如续命汤、葛根汤,可以使得意识状态改善,精力恢复。小儿夜间尿床,有些表现为睡眠过沉,难于唤醒,对体质结实者,可以使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一类方药,此见于四川名医彭宪彰先生治验。我曾用续命汤治一中风意识模糊老人:案4脑梗塞意识模糊某阿婆,74岁,年1月底发病,时令大寒,天气猝转阴冷。阿婆平时多病,直肠癌术后,糖尿病10余年并发糖尿病肾病,数月前曾因肝脓肿行手术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经救治而脱险。此次发病前出现头痛,血压升高至/mmHg,用过“降压药”血压稍降,头痛未减,精神疲倦,且进展以至意识模糊,反应迟钝。见其困倦思睡,呼之略应,语声低微,前额疼痛,有恶心干呕,不思饮食,恶寒明显(虽意识模糊,但紧持厚被裹束,且呼冷),后一度有体温37.9℃,舌淡嫩,苔白微腻,脉虚大浮弦。当日查头颅MR检查提示:脑桥、左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区、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双侧额顶叶多发脑缺血梗塞灶,其中左侧顶叶皮层病灶考虑急性梗塞;MRA提示颅内动脉多发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按中医传统解释,此为中风病,为虚体受寒所致。当时为其遵用《古今录验》续命汤,用药:麻黄9g,桂枝10g,当归10g,人参10g,石膏10g,干姜10g,甘草10g,川芎5g,杏仁10g,生姜10g,清半夏10g。阿婆服过上方1剂后恶寒发热逐渐消退,次晨精神明显改善,已起身活动,四肢自如,稍觉疲倦,头痛减轻,恶心干呕消除,进食、二便正常,血压降至/70mmHg。次日续服上方1剂,诸症基本消除,惟稍觉乏力,后以补中益气汤加菖蒲、半夏、茯苓调理善后,血压稳定,无后遗症状。按:阿婆正虚不支,暴受寒侵而致病,适宜温散解决。此类寒证中风,若不辨证,滥用“安宫牛黄丸”一类,恐不免雪上加霜。月经:对于体型肥胖,月经延迟或闭经的女士,有些是适合使用含有麻黄的五积散一类方药解决,前人曾谓五积散“散痞调经”,我学用之,也常收效。关节:一些关节炎症,如肩周炎、膝关节炎,对于体质结实,不易出汗的,我也常用含有麻黄的方药解决;对于容易大汗、口渴的,越婢加苍术汤一类方药也常有效。案5手指胀麻并膝关节疼痛10天前接诊某阿姨,50多岁,体型微胖,较结实,多日来苦于左手手指麻、胀,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可减轻;并诉近年来右膝酸痛,上落楼梯时明显;面略红,舌淡苔白润,脉缓,以未见虚象,按水饮阻结关节论治,用越婢汤加苍术、制附片治之,服药7付,上周阿姨复诊时很高兴,自诉手指麻胀、膝关节酸痛已有明显缓解,我嘱其照方续服。效用四利水消肿对于体质结实的水肿,表现为怕风、无明显出汗,这种情况前人也主张用麻黄甘草汤、越婢汤一类方药解决。案6急性荨麻疹、皮损致下肢肿胀这个月初降温那几日,体质结实的小侄子突然出现手足瘙痒、发风团,夜晚搔抓不安、影响睡眠,左足抓至皮损,继而左足踝及脚背明显肿胀、皮肤充血,舌淡红,苔白厚。我考虑属于中医之“风水”,用了越婢加苍术汤(麻黄6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苍术10克、生姜5片、红枣3个,水煎服,日1剂),当晚小侄子手足瘙痒消除,可以安睡,续服3日,左下肢红肿也顺利消除了。服用麻黄剂常见反应及注意事项服麻黄剂常见反应:一是出汗,一是尿量增多。这背后,应该是有心跳加快、循环加速,机体的抗病能力迅速提升等一系列反应,疾病的症状随之缓解。个体不同,有些患者出汗明显,有些患者可能只体验到尿量增多。服麻黄剂还有一个常见反应,就是精神兴奋,我观察到多例,并且自己也数次体验到服药后精神兴奋,难于入睡。但是,我也观察到,麻黄虽然提神,对那些因为疼痛、皮肤瘙痒、或发热难以出汗而烦躁不安,无法入睡的患者,用过麻黄剂解决了不适症状后,往往会睡得很安稳,并不影响睡眠。使用麻黄剂,我一般交待患者白天服药,避免夜晚喝药影响睡眠。再有,使用麻黄剂,不要空腹喝药,空腹喝药容易出现心慌或恶心。对于不急于取效的病例,或重用麻黄时,可以每次少量,分多次喝进去,盖被或喝些热粥帮助发汗,以全身能微微出些汗、皮肤湿润为目标,应该避免发汗过度。身体虚弱的病人,或者空腹喝药,容易心慌,大汗,甚至造成虚脱,对于《伤寒论》中应用大青龙汤后汗出过多,采用“温粉粉之”的办法,我没有经验。我所经历的一则发汗过多,曾这样解决:案7大汗、发痉一老伯,体瘦、糖尿病史,数度“中风”后语言不利、偏瘫卧床,去年冬天某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语言不利加重,教服“续命汤”1剂,不料药后老伯彻夜不寐,全身肌肉紧张,头部大量出汗,眼神惊恐。收到反馈后,仓促之中,嘱家人以生晒参15克、山萸肉75克煎成浓汤,喂给老伯,服药后约半小时,安卧入睡,肌肉紧张除,汗止。印象深刻,附记于此,或可作麻黄剂救逆一法以备采择。注意,首先要体质结实才好使用麻黄;一般很瘦弱、容易失眠的患者,要考虑用到麻黄就要务必慎重了。一般麻黄使用3~10克,这个用量是比较安全的。我的理解是,“对证用药”、切合病情才是中药安全的前提,我也曾给孕妇咳嗽使用过含有麻黄、细辛、半夏的中药,未见不良反应,因记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wyh.com/yfzl/10645.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