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燕小六医学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鱼刺也能要命
撰文
燕小六
开诊两年多,南京市首家“夜间鱼刺门诊”更火了。
“出诊时间是每天17:00至次日8:00,日均接诊十几人。到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或能翻番。”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宏刚告诉“医学界”,这个接诊量高过开诊之初,超出预期。
“夜间鱼刺门诊”已经做出了品牌。经常有同行、朋友给刘宏刚打电话,问有没有人出诊、开到几点。从外院、外省市转来的患者也络绎不绝。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要命的鱼刺
刘宏刚有近20年的耳鼻喉科从业经历。鱼刺、骨头等咽部、食管异物,是他较常遇到的急诊事件。
有时,他心里会一哆嗦。“最怕患者说,一周前扎进去的,吞过饭,咽过馒头,都没用。一听就知道,这个难搞了!”
刘宏刚做过不少“鱼刺科普”。他习惯把异物比作钉子。不管是吃馒头、喝醋,还是吞米饭,都是在给钉子施加力,把它越推越远、越摁越深。只要时间够长、力道够大,任何一个瞬间,它都可能穿破脏器,在全身游移作乱。
在已报告的病例中,有的异物穿透食管、迁移至肺右上叶,造成反复肺炎,误诊5年后做了右上肺叶切除。有的长驱直下,穿过胃或肠壁,插入胰腺、肝脏,导致呕血、便血、腹痛难忍。还有人左胸痛两天、突发昏迷,医院发现是“食管异物、心包积血、休克”。如果刺破食管壁、扎破主动脉弓,可能性命危殆。
年,杭州一名70多岁老伯因鱼刺伤及主动脉,吐血多毫升。几年后,一名52岁的女士喝醋、吞饭团自疗10多天,鱼刺被“摁”进心脏主动脉,卡在血管上。医生称,开胸取刺起步价30万,弄不好就人财两空。
有研究分析过医院年1月至年1月住院治疗的例食管异物患者。其中22例伴严重并发症,包括食管穿孔合并食管局部炎症,颈部及纵膈气肿、脓肿,食管纵膈瘘,气胸,食管主动脉瘘等。
在这22人中,除4名儿童外,其他人都试过吃馒头、蔬菜,努力吞咽,都未果。从发病到就诊,最长时间间隔达32天。
“这些年,咽部、食管异物的就诊及时率高了,尤其是孩子、年轻人,医院,治疗效果很好。”刘宏刚说,“但农村独居老人中,延误治疗的情况仍非常普遍。他们怕麻烦子女,倾向于自己试一试、等等看。有人居家自疗一两周才来就医,异物穿透咽部及食管,颈部和纵膈都出现继发性感染。”
在等待过程中,也有人丢了性命。今年6月的一篇文献显示,一名61岁的男子腹痛、腹胀、呕吐、便秘3天,被送往急诊。入院8小时后,不治离世。开腹显示,其小肠末端有一个0.5厘米的洞,罪魁祸首是一根长约2厘米的鱼刺。另一篇文献提到6例食管异物致十二指肠、小肠和回肠穿孔、损伤肠系膜血管,造成盲肠和结肠大量出血,其中2人死亡。
(图片来源:IntJSurgCaseRep)
根据研究,尖锐异物、异物大于3厘米、异物嵌顿时间大于24小时,是老年人食管异物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刘宏刚认为,要加强科普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这些知识。
(图片来源:中国医学创新)
医院,还不能取鱼刺?
诊疗不及时的另一大原因,或在于“无处可医”。
刘宏刚说,“用4个字形容咽部、食管异物,就是如鲠在喉。这既是描述一种感受,也说明异物的常见位置。”
异物常见于口咽部及下咽部。对于食管异物来讲,按照《成人食管异物急诊处置专家共识(版)》(以下简称《共识》),超过60%的食管异物滞留于食管上段(颈部),25%左右滞留在食管中段(胸部),不到10%位于食管下段。
有些人一张嘴就能看到,可以直接用镊子夹出来。如果卡得较深,就需要做喉镜等检查,这是主要辅助诊断方式之一。医院耳鼻喉科基本都配备了相关设备。但尴尬的是,耳鼻喉急诊接到此类患者的时间,集中在晚上18时到21时,和晚饭时间重叠。这个时候,医院的喉镜室已经下班了。
这里面有一笔经济账。喉镜设备要进入鼻腔和咽喉腔,必须一人一消毒。除了医生,医院得给它配备消毒室和清洁专人。
《共识》称,我国学者近5年累计报道成人食管异物发生人数超过2万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急诊做喉镜不“划算”。
“早年,医院都搞不定。我们也只能让他第二天来门诊。中间有十几个小时,患者很难受,会抱怨说,医院,卡个鱼刺都取不了。”刘宏刚回忆。
年初,著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于振坤履新,医院院长。他提出,要做一家“接地气”的医院,保障辖区近50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解决以往民众就医过程中觉得麻烦但一直没被解决的“卡点”。
他还提出“错位发展”思路:“医院不愿意做的,我们要做;大家都能做的,我们要做精;别人不能做的,我们要做好。”
对这个发展思路,各个科室展开了讨论。“鱼刺门诊”这个小众但切实存在的需求,被提上建设日程。
刘宏刚说,“叫‘鱼刺门诊’,是为了方便老百姓记忆。其实我们还能处理鸡骨头、肉骨头、枣核、洗碗钢丝球等。”
同年5月,门诊正式运营,耳鼻喉科七八名医生轮流坐诊。诊室位于急诊区域,医院后,会被直接分诊到“鱼刺门诊”。这里配备了电子喉镜,以及消毒、护理专人。该设备的检查范围很广,囊括鼻腔、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喉部,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画质。
在“鱼刺门诊”不远处,还有同期开设的“动物咬伤门诊”,24小时提供伤口评估、清洗处理、疫苗接种“一条龙”治疗。这改变了过去“医院,疫苗接种去疾控”的流程。不单单是猫狗咬伤,也看马蜂、蜈蚣等毒昆虫叮咬致伤。
当地媒体报道称,这些举措重新定义了“便民门诊”。如今,刘宏刚经常从别人嘴里听到“医院的鱼刺门诊可以”。他感受到团队越做越有底气。
医院影像科、心胸外科联合耳鼻喉等多科室,组成“取鱼刺多学科会诊”,在咽部、食管异物治疗方面“打通关”。除喉镜取刺外,胃镜、食管镜、外科手术等取异物手术都有开展。“几乎所有异物都能及时、有效、正确地取出。患者预后都很好。”刘宏刚说。
作为耳鼻喉科副主任、“鱼刺门诊”的管理者之一,他有了新目标。“鱼刺门诊”有一个报表,每天记录就诊情况、异物位置、取出方式等。等接诊量再多一些,刘宏刚计划对数据进行细分、统计和分析,准备发一篇SCI的论文。
他说:“医院看来,咽部、食管异物很常见,就是稀松平常的病。但我们想用数据说话。”
参考资料:
[1]成人食管异物急诊处置专家共识(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30(01):25-30.
[2]重新定义“便民门诊”,三种麻烦南京医院帮您一站解决.扬子晚报
[3]复杂性食管异物的临床诊疗分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doi:10./j.issn.-.0..
[4]老年人食管异物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医学创新.年9期
[5]Afatalperforationofthedistalileumfromaningestedfishbone:Acasereport.IntJSurgCaseRep.Jun21.doi:10./j.ijscr..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责编:田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