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黄帝内经》
01#
冬天不藏精
伤阳又伤阴
认识自然阴阳和人体阴阳的目的是施针石,为了诊断和治疗。“冬病在阴”意思是说,冬天得的病,容易伤到肾,阴中之阴。所以,我们在冬天一定要闭藏,要懂得养精蓄锐,不要轻易漏精,不要去出汗,不要去冬泳。简言之,冬病容易伤到你的阴。藏冬丸的目的也正在此,一方面护藏身体的“阴”,另一方面把阳气能量更多地引入肾脏,为来年的枝繁叶茂积攒“肥料”。接下来讲“夏病在阳”。夏天主心,而心是阴中之阳。所以,有些人在又热又闷的环境下,会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来,容易伤到自己的心。“春病在阴”,春主肝,肝是阴中之阴,所以春天容易伤肝;“秋病在阳”,秋主肺,肺是华盖,属于阴中之阳,所以秋天容易伤肺。“故视其所在,为施针石。”每个脏都有它对应的经络:肝对应足厥阴肝经,心对应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脾对应足太阴脾经,肺对应手太阴肺经,肾对应足少阴肾经。如果伤到了哪个脏,就可以通过调整它的经络,取得一种阴阳平衡。其中,心有两个意思:心胞和心,也就是说,所谓的五脏六腑其实是六脏六腑。如果五脏出了问题,就可以施针石。针,是针灸;石,指的就是砭石。02#
为人父母者
不知医为不慈
一个人如果在冬天伤了肾气,寒气深入体内,容易得冻疮、静脉曲张。过去,战士们即使是在大冬天,也要涉水渡河。一入水,冰水一激,人体气血就会本能收缩,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得特别厉害,就像一条条小蛇盘在腿上,这就是冬天的寒气伤到了阴血。
治疗严重的静脉曲张,古代中医的做法是顺着经络的方向放血,只不过这种放血疗法基本上已经失传了。如今经常用的技术是小针刀,源自古代砭石的一种切割方法。把恶血、黑血放出去以后,把寒气泄掉,局部就能恢复正常。
一个人在夏天伤了心,身上就容易红、肿、热、疼,比如蜂窝织炎、疔疮、疖肿。其中,疔疮是体内热毒通过皮肤外泄出来的表现,对此你要因势利导,在脓快熟的时候,把它切开、排脓、引流,然后自然就愈合了。这也是“视其所在,为施针石。”
中医有个特点,它认识得比较深刻,知道有些东西在没成熟之前不能切。比如在疔疮没成熟之前碰了它,就会变成淋巴管炎或者局部丹毒。
还有一些人会长带状疱疹,消下去之后又长出了疝气。这两者都属于肝经的病,是肝经上的毒火发出来了,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另外,带状疱疹如果发在脸上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引起面瘫。
要解肝经的热毒,有两个办法。一是用肾水把它浇灭,但很多人肾水不足,浇不灭它;这时不妨像处理森林着火一样,先把火围起来,再用鼓风机吹灭,因为强烈的空气流动会带走热量,让火苗低于燃点。身体里面的火也是这样,用一些辛凉解表的药,把肝经里面淤结的毒火散出去。
小孩发烧的时候,容易出现39℃~40℃的高热惊厥,有的还会开始抽风,还有的会出现神智昏迷。这时,如果你摸着他的胳膊是冰凉的,就要“和”了。沿着手少阴,也就是手臂内侧,往下捋,一直捋到胳膊热和了,手指头也有些血色了,就拿三棱针一点。那个热马上就能退下来,扁桃体的脓肿也能退下来。
对父母而言,真的有必要懂一点中医知识,子女也是如此,就像古人讲的那样,“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ealBuddha.IfwenormallyregardBuddhastatuesaswood,canyoupractice?WereallyregardtheBuddhaastherealBuddha.Thereareseveralaspects:toacertainkindofperson,itisZenmeditationforthatoldpractitioner.hereachedthepeakandwastooclearaboutthedifferencebetweenBuddhaandsentientbeings.PatriarchDanxiabrokehisbelief.Thisisnotsomethingwecanusecasually.YoualsowenttothetempletotakeaBuddhastatueandsplitit,thenyoucan